新闻动态

研究生院邀请李梢院士开展《科学家谈科技创新》研究生学术讲座

2025-04-10

4月9日上午,滨文校区23101会议室座无虚席,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、清华大学长聘教授李梢应邀出席我校《科学家谈科技创新》研究生学术讲座,作《AI、网络药理学与中医药创新发展》专题报告。副校长温成平教授主持本次学术活动。

image.png

image.png

主讲人李梢院士是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、清华大学长聘教授、北京市中医药交叉研究所所长、英国皇家生物学会会士、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、国家杰青、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、世卫组织(WHO)AI与传统医药顾问专家。主要从事网络药理学、AI与中医药交叉研究。在Nature子刊、Cell子刊、Science专刊、Cancer Discovery等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,被引用1.4万余次,H指数63,获发明专利30余项,支撑多项新药和标志物研发;成果入选WHO指南、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、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应用,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最高奖等国内外奖励10余项,连续六年入选全球前2%顶尖科学家。

image.png

讲座伊始,李梢院士抛出三个核心命题:"中医'治未病'理念下为何肿瘤多晚期确诊?中医药作用机理如何阐释?现代科学验证路径何在?"这些问题不仅驱动着他二十余年的科研探索,也为在场师生勾勒出中医药现代化的研究图景。

image.png

自1999年提出"中医药-生物分子网络"理论假说,李梢院士在清华大学生物信息学专家李衍达院士支持下,于2001年开启跨学科研究新征程。面对AI技术浪潮,他创新性提出整合人工智能与中医药研究,突破高维小样本技术瓶颈,构建"宏观-微观"系统推理模型,成功开发中西医药分子网络导航系统UNIQ。该系统秉承中医整体观“取象比类”的思想,融合现代医药数据,创新药物靶标预测、病症基因预测等算法,建立中西医表型—细胞—分子—中西药物多层次网络关联体系,实现中医药复杂机制的系统解析。

image.png

互动环节中,针对"AI算法如何体现中医辨证特色""跨学科研究壁垒突破"等提问,李梢院士以自身科研历程为例回应:"2002年在清华自动化系开展博士后工作时,通过胃癌早诊率提升的临床需求反向驱动算法优化,证明AI可有效链接中医整体观与西医微观机制。"

image.png

温成平校长在总结中指出,李梢院士的研究不仅是技术创新,更是 “方法论创新”:其团队将中医 “辨证论治”思维转化为“数据驱动的系统建模”,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。他勉励在场研究生:“作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生力军,既要守住中医‘整体观’的‘正’,更要在 AI、大数据等领域大胆‘创新’,像李院士团队那样,在‘无人区’中蹚出一条属于中国的科技自主创新之路。”

讲座在热烈掌声中圆满落幕。在场师生纷纷表示,李梢院士的学术分享既拓展了传统中医药研究视野,更生动诠释了"问题导向、学科协同"的科研范式。正如温副校长所言:"当AI精准性邂逅中医智慧,当青年锐气碰撞学术积淀,中医药创新发展必将迎来更广阔天地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