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智融入促结合,医药融通重创新—方剂学研究生整合式培养模式构建和实践

成果报告

2024-05-10

1.成果简介

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、人才第一资源、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,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,培养多学科交叉,既具有宽广的知识体系,又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,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方向。一校一人一团队很难满足这一培养要求,据此,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针对研究生发展指出“要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,鼓励跨学科、跨机构的研究生协同培养”。

方剂学链接中医学、中药学、制剂学等多学科,教学内容涵盖《方剂学》、《中药学》、《中药药制学》、《新药研究与开发》等多门课程,知识体系交叉明显;健康中国发展战略,迫切需求经典名方创新药物研究方面的方剂学人才。亟需构建多校多学科名师团队、多学科整合性课程、医药融合教材和实验实践创新基地,针对方剂学研究生进行整合式培养,以培养中医思维扎实,知识体系宽广,创新研发能力强的方剂人才。

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团队自 2015 年以来,坚持以培养“较高的中医方剂学理论与临床能力、兼备科学创新精神的多学科交叉人才”为使命,顶层设计,机制创新,签署研究生课程校际共建合作协议,与天津中医药大学歧黄学者团队、暨南大学杰青团队、山东中医药大学经典名方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共建课程,组建跨学校、跨学科导师队伍,融入数智平台,跨校跨学科打造结合团队-整合课程-融合教材-实验实践平台,整合式培养,使方剂学研究生中医思维具有高度,知识体系有宽度,研究技术有力度和创新水平有深度,形成了“ 数智融入促结合,医药融通重创新的方剂学研究生整合式培养模式。解决了①方剂学研究生成长对名师引领的需求;②方剂学研究生的成长对交叉融合知识体系的需求;②方剂学研究生成才对创新药物研发能力的需求。

本成果实施来,累计受益学校8所,培养成效显著,涌现出一大批德能双馨的优秀学生,团队中人才培养质量卓越:5位研究生分别获得省级优秀博士毕业论文和硕士毕业论文;12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,18位研究生获得岐黄杯优秀论文奖。毕业学生中:l位毕业研究生获得博士后创新基金,5位博士研究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资金项目资助,3位获得省级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人才,遴选为博士研究生导师,成绩显著。研究生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较高,社会信誉良好。

本成果应邀在全国教学研讨会上作10余次经验介绍,改革成效在10余所高校推广应用。教学成果鉴定专家组评价本成果“数智融入,医药融通,首次实现跨校教学团队建设和跨校医药融通课程整合,着力学生能力转化和创新培养,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,有效解决了方剂学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普遍问题,成效显著,有较大的影响和示范作用。”

 

2.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

2.1创机制,跨校组建课程联盟,加强方剂学“理论-临床-创新”思维能力的训练,以培养研究生思维高度厚度。

由浙江中医药大学牵头,天津中医药大学、暨南大学、山东中医药大学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、南昌大学等10余所高校,连建伟教授等10余名专家联合签署方剂学课程联盟,组建方剂学研究生师资团队;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教学信息手段,通过数智融入,在智慧树平台跨校制作《方剂配伍理论》、《中医临床思维方法》和《经典名方的研究思路与路径》课程,吸纳联盟名师大家之长,构建了从“理论思维-临床思维-创新思维”整合贯通的研究生思维训练模式,以精进方剂理论,深耕方剂临床,推动方剂创新研究。培养方剂学研究生中医思维的厚度,独立批判精神和严密逻辑的经典名方研究思维;通过“线上同开一场学术会”的方式,依托学校教师社群,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,邀请专家针对学生思维培养中的要点难点痛点开展学术报告,定期实施交叉指导,尤其对标国务院发布《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(2016-2030 年)》,着重拓展国家中医管理局已经公布的217首经典名方的复方制剂研发思路,助力研究生思维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提升,培养学生思维的高度和厚度

2.2强资源,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和教材建设,迭代更新数字资源,拓展研究生知识体系的宽度广度。

改革课程设置,开设跨学科课程,包括《现代精准医学与中药治疗研究》、《生物信息学与大数据分析》、《多学科交叉中药创新研究》、《中医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概论》、《计算机药物辅助设计》、课程等,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实际应用和多学科交叉学习能力,使他们能利用数据分析工具研究方剂配伍规律和作用机理;以《寻方问药纵横谈》为核心进行方药课程内容优化整合,将“名方-单药-中成药”融为一体,促进与中药学、药学类课程融合;通过知识图谱、能力图谱建设,以方药为知识点,拓展链接生药学、中药化学、中药药制学、中成药、新药研究与开发等课程的知识体系,形成逻辑式、链接式知识集约谱族,又借助虚拟仿真技术,达到教学资源的时时迭代更新;教师团队主编《方剂学》、《中医药综合科研训练》、《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》、《中医方药学》《中医临床思维方法》等教材重塑方剂与中药学、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技术等教学内容,搭建中药、方剂学、信息技术学融合的桥梁助力学生获得多学科知识,拓展知识体系的宽度广度。

2.3重创新,利用优质平台,实施医药融通创新实践教学,促进方剂学研究生实践力度和研究深度。

依托浙江省省级重点实验室()、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、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基地,以经典名方的研究与开发全流程为指导,不仅训练药理学实验技能,也加强中药制剂研究、经典名方质量控制和物质基础研究以及成药性的实践和研究,形成医药融通整合式方剂学人才实践教学模式;将最新方剂学科研究动态、科研成果、科学技术引入研究生实践教学,通过组会制文献汇报,以提升研究生科研素养和科学热点追踪能力、科学技术掌握能力;通过团队制项目申报,以提升研究生团队合作精神、科学问题把握凝练、研究方案设计能力;项目制课题实施,以提升研究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能力和持之以恒开展研究的精神;模块化文章撰写,提升研究生研究成果提炼和研究成果转化能力;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全国论文大赛,以赛促教,以赛促学,加强课内、课外贯通和校内、校外交流,促使学生在学术前沿的知识体系中成长,培养方剂学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。


3.创新点

3.1运行机制创新。数智融入组建跨校课程联盟,打造跨校跨学科导师团队,建立规范制度,形成方剂学研究生优势集聚性培养机制。

3.2指导模式创新。形成方剂学研究生整合课程、融合教材、实践平台的教育教学新模式,满足学生对学科交叉、实践创新能力的需求。


4.推广应用成果及贡献

4.1本成果实施以来,累计受益学校8所,共培养硕博研究生近百人。人才培养质量卓越:5名硕士生获得省优秀博士、硕士学位论文;12名同学获得国家级奖学金、18位研究生获得岐黄杯优秀论文奖;学生发表论文:发表论文100余篇,其中SCI1区TOP文章10余篇,SCI2区TPO文章30余篇,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0篇, 收录于《中草药》、《中华中医药杂志》等在中医领域影响力较大期刊。毕业学生:l位毕业研究生获得博士后创新基金,5位博士研究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资金项目资助,3位获得省级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人才,遴选为博士研究生导师;多位同学获得浙江省优秀毕业生、入选岐黄杯优秀论文、荣获省级研究生优秀成果奖;1名研究生获得省级援疆先进个人称号。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高:毕业研究生分布在杭州师范大学、中国药科大学、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、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、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,均被各个单位所认可,称赞研究生有“团队意识, 担当情怀,持续学习的能力,业务能力强等等”,希望我们继续提供方剂学科人才。

4.2教师团队发展迅速提升:方剂学团队获得浙江省省级教学团队,团队教师获“中医药社杯”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初中级组优秀奖1人;团队教师获得省部级教改课题20余项,发表教学相关教改论文20余篇;团队教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、面上项目的持续开展,省部级项目多项。负责“青年教师教学学术实践社群”为华东地区目前最大的教师专业学习社群,在行业内颇具影响力。

4.3课程教材建设成效显著:《方剂学》课程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,《方剂配伍理论》、《经典名方的研究思路与路径》、《寻方问药纵横谈》、《中药学》获得浙江省精品在线课程和一流课程等;已经在30余所院校应用并通过慕课西行辐射推广;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《方剂学》、十四五创新教材《中医药综合科研实训》、《Python程序设计》《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》,副主编研究生研究生教材《方剂学导论》、《中医临床思维方法》、《方药学》等国家规划教材20余部。

4.4成果应用得到推广,起到辐射示范作用。该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到暨南大学、山东中医药大学、河南中医药大学、安徽中医药大学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10余所高校,本成果应邀在全国教学研讨会上作作10余次经验介绍,,改革成效被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媒体报道。成果获得2023年浙江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。